印度总理莫迪近期公开积极评价印度与其长期竞争对手中国关系改善。他强调,中印争议边界已恢复正常,并呼吁未来加强两国关系,力推与中国建立紧密伙伴关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莫迪的讲话表示赞赏,并表示两国应该“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
然而,西方媒体却称,莫迪的变化“令人震惊”,“因为自2020年中印在拉达克地区发生严重边境冲突以来,两边局势一直高度紧张,可以说那曾是1962年双方发生战争以来最严峻的冲突”。并挑拨说,莫迪所倡导的更紧密伙伴关系实际上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中印关系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认为,莫迪也和普京一样也实行“东向政策”,是国际大变局下的使然。球在莫迪手里,只要他再犯被美国当枪使的错误,“龙象共舞”会越来越精彩。
莫迪没想到的事
也许,莫迪不会承认那些年挑事,恶化与中国的关系,背后有美国的影子,实质是配合了美国包括特朗普和拜登两任总统的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但是,他想不到的是,特朗普说翻脸就翻脸,对印度盟友也无差别征收高关税,尽管莫迪低下“高贵”的头亲自上门求情。
1月20日,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印度总理莫迪是第一波访美的国家元首。而莫迪这次的访美的首要目标也不隐瞒,那就是请美国对印度关税豁免。为了表示印度的诚意,莫迪政府下调了一系列的商品进口税,包括印度同意对价值超2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实施关税减让,涵盖约55%的美国进口商品,而之前这些关税税率介于5%至30%之间。
之后,莫迪政府还提出取消“Google税”,就是取消对美国谷歌、Meta、亚马逊等公司的网络广告服务征收6%的均衡税。再就是,印度方面还表示,将深化与美国在能源、防务等关键领域的战略合作,并强调会加强从美国进口能源产品及国防装备的力度。
可是不管印度如何讨好美国,特朗普仍然强调美印贸易失衡,表示印度不会被排除在对等关税的名单之外。他还特别指出印度对美国进口车征收超过100%的高额关税,认为这种贸易壁垒严重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
于是,有西方媒体指,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真的打在印度身上,印度可能遭受惨重的损失,无奈之下莫迪只好把求救的目光转向中国,以弥补伤害。
军事及经济压力让莫迪转向
然而,西方有分析认为,领土纷争是中印的基础性结构性矛盾,这是解不开的死结。然而,莫迪不仅出面正面评价中国与印度的关系,更特别淡化两国的边境冲突。
事实上,2025年3月25日,在莫迪推动下北京召开了中印边境事务磋商与协调工作机制第33次会议,双方在会谈时持积极态度,为和平解决边境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印两军边境交手5年后,印度军方日前终于解密部分资料承认,“与中国持续对峙的代价太大”,莫迪政府不得不在边境问题上主动调整。在过去几年中,印方不仅在一线的交锋中落于下风,而且还在其他方面,承受了远超外界想象的惨痛损失。
印度国防部日前向议会报告,在2020年到2024年这5年时间里,印度国防部下属的边境道路组织(BRO)在边境基建行动中死伤惨重。相反,中国这边尽管基建难度更高,例如川藏铁路拉萨到林芝段,全长只有435公里。
但是中国的“基建狂魔”在整体的边境基建速度与设施完善程度上占压倒优势。包括班公湖环湖公路、班公湖中部的两座跨湖大桥、多座4C标准军民两用机场等诸多项目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新藏铁路、川藏铁路等工程项目也都取得显著进展。
总之,中国凭借强大而成熟的基础建设体系与技术创新,在高原复杂地形中稳步推进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巩固自身在边境地区的战略优势。
印度媒体评论,国际局势的急速变化,加上与中国长期进行军事对峙带来的军事与经济压力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莫迪政府在去年下半年下定决心,与中国进行了新一轮外交接触,最终促成了双方边境部队在边境脱离接触。
事实上,莫迪政府正面临经济困境。2021 - 2022财年其吸引外资848.3亿美元,后因营商环境差,外资锐减。 2024年 - 2025年情况更糟,4月到1月外资仅14亿美元。偏偏,尽管中印发生拉达克冲突,但是中国仍然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还继续多边合作,从金砖国家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有。印度强调,在推动非西方经济模式、打击伊斯兰恐怖主义和拒绝他们所认为的美国意识形态运动方面,中印有着共同的利益。
因此,莫迪也企图藉改善中印关系,重开大幅吸引中国投资的大门,包括方便中国企业与印度合作伙伴共同在印度投资,允许中印企业组成合资公司不过印方需为多数股东。
莫迪政府的想法还有,吸引中国投资,可以为印度制造业和再生能源等关键产业带来关键资金,并有助于缓解印度对华8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无疑,中国投资的增加将为印度带来及时的经济成长,同时也使中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全球成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而更强有力的商业合作将提供更多动力来缓解双边原有的的紧张局势。很有说服力的事例是,印度国防部2023年的审计报告承认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该国国防工业中约60%-70%的电子元件依赖进口,而中国正是主要供应方之一。
从无人机芯片到飞弹导引系统,从通讯设备到夜视仪传感器,这些现代武器的“神经”与“眼睛”,很多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这说明,即使是最敏感的军事装备,中印也都有合作的空间,并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敌意。总之,中印经济合作的新空间无远弗届,也必然成为中印关系的压舱石。
不过,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是有教训的,关键的原因还在于印方的政策稳定性和信用可靠性。在此,球还是在莫迪手上。莫迪政府需要有新的担当和承诺。
印度和中国是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也都是骄傲的文明古国。“龙象共舞”必然是当下国际舞台最赏心悦目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