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力,向“质”而行。
海南大学全面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践行“1443”战略框架,紧紧围绕“三大改革”,努力探索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撑。近年来,海南大学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打造包括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平台,三大重点实践工作,以及三全实践目标的,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科教协同育人”新模式,为新质生产力蓄力赋能。
三位一体实践平台,推进科教产教融合。
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对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海南大学通过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形成创新创业矩阵“引力场”,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发展新路径。学校目前培育建设了农学(生物育种)生物科学、数学和物理学等。4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设立海南大学科技园,获批生物医药工程、新能源汽车、信创,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以及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聚焦三位一体创新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动“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大学科技园”,多维深度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大重点实践工作,加强人才培养质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资源,在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学校采取了三大重点实践工作“抓团队、重实践、造氛围”,有序开展创新教育内涵建设。海南大学注重团队建设,组建由国家级人才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牵头的20支创新创业重点团队。引领学校创新创业风潮,重视实践教学组建基础生物、基础物理、基础化学计算机、工程实训5个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共享,发挥实验教学中心创新载体作用,让学生走出宿舍,走入实验室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开展100余项创新系列活动,包括承办第十六届大学生创新年会、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2023年工作会议、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登峰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厚植创新教育“新土壤”让创新的种子在每位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三全实践目标引领,推动拔尖创新成效。
学校通过制定“全生参与全赛突破、全国前列”的三全实践目标引领和全方位的制度保障措施,“以赛促创”推动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成效。从竞赛管理、项目管理、活动管理、课程管理、基地管理、团队管理,6个方面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措施。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海南大学已出台《海南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海南大学高水平创新创业类竞赛激励办法》、《海南大学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等20余项管理办法。保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成效;海南大学实验室开放共享项目达840个、并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项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在内的国际级、国家级奖项。每一项荣誉都是海南大学教育质量的见证。
砥砺奋进正当时,海南大学这所充满创新活力的学府正以“科教协同育人”为引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